对韩信和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祈福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为何不敢对抗刘邦而三分天下?
一、一箭双雕
公元前201年,刘邦收到了手下的禀报,言称:楚王韩信谋反了!
这一下子朝堂上可热闹了,几乎所有人都撸胳膊挽袖子的吼:“啥也别说了,赶紧把韩信捉住活埋得了!”哪料,刘邦却出乎意料的沉默不语。
对韩信,刘邦非常了解,当年韩信平了齐国,在决战项羽之前,就逼着他封自己当齐王。当时气得刘邦都飙粗道:“胯下夫,还敢称王?”亏得张良偷偷踢了了他一下,刘邦这才急忙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接着说:“也忒没出息了,男子汉大丈夫,要当就当真齐王。”
于是,刘邦大笔一挥,搞什么假称王,你韩信就是真齐王。你还别推脱,若推脱就是看不起我——记住,咱老刘就是这么豪气。
所以,若韩信真想反了我刘邦,人家早就反了,那时还真没啥好办法。如今天下已定,韩信却反了,这不是“反常为妖”是啥?这事需谨慎处理。
还是陈平看出了刘邦心思,说道:“皇上大哥,若论打仗无论是你,还是你手下的那些将领们,谁能打得过韩信?这事,要小心!”刘邦点头,但若彻底装不了解,也是不行的。于是在陈平的谋划下,刘邦来了个“云梦游”,出其不意的活捉了韩信。
韩信都委屈疯了,吼:“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刘邦道:“瞎嚷嚷啥,有人说你谋反!”随后便把韩信带回京城。正当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韩信必死无疑时,刘邦却突然来了个大赦天下——至于韩信也被赦免,只不过从楚王,降级为淮阴侯。
刘邦的这波操作,不但惊诧了众人,也惊艳了历史。为啥后世之人,一面鄙视刘邦不讲武德,纯属流氓皇帝一枚,又是一面叹服不已,没几个人能架得住刘邦的凌厉手段?道理就在这。
咱先看看,刘邦如此处理韩信谋反事件,高明在哪。
其一:面面俱到,无懈可击。堵住了那些言称韩信谋反,喊着必杀韩信之人的嘴。所谓,杀不杀是一回事,处理不处理是另一回事。如今刘邦不但亲自处理了,且还把韩信活捉回来了,这就是表明了态度。让这些人都无话可说。
同时韩信对刘邦的处理,也哑口无言。这事能怪刘邦吗?是别人撺掇的,刘邦顶住满朝堂的压力,还他清白,并处理成这种样子,韩信还有啥可说的?
其二:解除了心腹之患。韩信终究是刘邦的心腹之患,还是外姓王中最牛的那位。打掉了韩信,就等于除掉了最强的对手。至于其他那些异姓王,还不是小菜一碟了吗?这可是一箭双雕!无论怎么算,刘邦都是最大的得利者。
二、相似的两个人
对这件事,笔者一直怀疑,是刘邦唱的双簧,让别人状告韩信谋反,他再权衡处置。否则如此完美的一箭双雕,若没有人进行配合,真难玩得出来。只是悲催了韩信,被搞得上不去下不来,说没法说,骂还不敢骂,想反抗都没处发力。
所谓,既知现在,何必当初。其实韩信曾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他却没有珍惜,这就是当年蒯通劝他自立为王。但韩信却拒绝了,表示:我不能对不起刘邦。那么果真是韩信不敢反抗刘邦,来个三分天下吗?未必!
翻开两人相关的历史记载,恐怕许多人,都会对刘邦和韩信的相似之处,而感到惊诧。
刘邦早年就是一游手好闲之徒。不事生产,天天瞎折腾,搞得他嫂子都异常鄙视他。老大不小了,还是光棍一根。
韩信也是这模样。挂着把宝剑,东逛西溜,蹭吃蹭喝,遭到了南昌亭长的老婆摆脸子,断了饭口。也就是在此刻,发生了胯下之辱事件,若没有漂母可怜他,都不知韩信会不会被饿死。
两人不同点,只在于刘邦搞来了一个泗水亭长当摆设。而韩信却只有一把宝剑充门面!
项羽横空出世后,几乎所有人都把项羽视为天下的希望,但刘邦却看不起他,哪怕俩人都结拜了。
韩信也是这样,谁说项羽看不起韩信?都让韩信当了自己的执戟郎中,待遇是300石,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待遇。哪料韩信却是鄙视项羽,认为他是“妇人之仁”。
从个人经历到识人眼光,刘邦和韩信,是不是非常像,属于一类人?这其实就决定了两人之间,没啥戏法可演。故而当刘邦得知韩信要“假称王”时,才会反应那么激烈。
至于蒯通,也是看准了韩信有自立为王,甚至统一天下的资质、心思和实力,他这才会那么劝说。如今所有疑点就都集中在了韩信身上,他凭啥拒绝呢?在笔者看来,不是韩信不想,而是他意识到了,跟同类人刘邦一比,他欠缺这两种能力!
三、韩信欠缺两种能力
其一:缺乏号召能力
韩信打仗不拘一格,用兵如神,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问题是,再牛的指挥能力,若手下没有源源不断的兵员,韩信也只能抓瞎。因为他并不具备号召力。他手下的兵,都是刘邦给他的。
哪怕韩信最牛的十面埋伏那一战,也是刘邦把三十万军队的指挥权,全都交给了他,这才换来了韩信封神的一战。
若韩信自立为王,先不说他那些手下兵将会是啥反应,就说以后征伐过程中的兵员补充,韩信就没法解决。那么强的项羽,都被刘邦这种不可思议的号召力,搞得无奈。
因为打不死他,消灭了刘邦一万人马,转眼他就能再搞出十万来。而让人惊愕的是,老百姓还就认刘邦,哪怕许多楚汉牛人骂刘邦,也没用。
因此韩信若自立为王,不会比项羽更厉害吧?更何况,韩信手下的兵将们,只服韩信打仗,却并不认可他称王——论大哥,还是认刘邦!
其二:缺乏变通能力
韩信的变通能力,只提醒在打仗上。但做人和做事,却很有的点死脑筋的味道。尤其跟刘邦一比。在发迹前,都是游手好闲的混子,可刘邦却了解披上一层“官服”,当了个亭长。而韩信就了解拿着宝剑,按住一个人死里蹭吃。
刘邦是那种天马行空的思维,如逃跑时踢子女下车。项羽用他老爸和老婆威胁他时,还谈笑风生,表示:分我一杯羹!
这种事,韩信是做不出来的。如今许多人都说,刘邦这事干得不讲武德。但问题是,你还真没法否认,刘邦这么干,的确是在当时情况下最优的选择。
故而用中性一些的词汇描述便是:拥有出乎意料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变通能力,如开篇所谈的,刘邦处理所谓的“韩信谋反”。
韩信啥都了解,啥都明白,就愣是无法跳出刘邦的这个“局”。而这种变通能力,又恰是一位合格老大,平衡关系,调和利益冲突的必须素质或手段。
惋惜韩信却没有这能力。这就证明倘若韩信自立,当他面对各种关系纠葛,利益冲突时,会被搞得焦头烂额,甚至还受制其中!而没法如刘邦这样,游刃有余的同时,还能借力打力。
因此韩信再能打仗,却诚如他自己所言,跟刘邦就没在一个维度。所谓,刘邦是将将之人。对韩信拥有降维打击的能力。在彼此是同一类人的情况下,韩信焉敢自立,而三分天下,只能是无奈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