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祈福网首页
  2. 民俗
  3. 传统节日

清明节风俗 南京清明扫墓的变迁

  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人们将迎来天地万物“气清景明”的清明节气,清明节这一传统祭祀节日也同时来临,在这个时候,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有祭祖扫墓之风俗,且往往传承已久,富有地方特色。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南京清明扫墓传统的变迁。

清明节风俗 南京清明扫墓的变迁

  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以祭祖为中心,传说它与寒食节纪念晋文公的大臣介子推有关。又有说,寒食源于周代“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防火旧制。寒食节的日期在冬至后的105天,一般在清明前的一日或两日。由于寒食、清明两节前后相连,到唐代它们逐渐合一,于是清明包容了原寒食的风俗,成为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特殊日子。

  扫墓原为寒食的风俗,随着寒食、清明两节的合一,祭祖扫墓成了清明的主要节俗。祭扫,有祭先贤、忠烈的公祭,有祭祖先的宗庙、家庙的私祭。南京自古至今,公祭的人物有蒋子文、卞壸、明僧绍、颜真卿、杨邦乂、岳飞、文天祥(明清时被奉为南京城隍)、方孝孺、海瑞、林则徐、孙中山等。

  私祭,以扫墓为主要活动,一般由男人带上孩童到郊外祭扫祖墓,顺便在城外的水际和山坡踏青赏玩、寻挑野菜。南京人扫墓的地点过去多在南郊,旧时各家要带上盛祭品的竹编“春笥”,笥内放荤素菜肴、饭团、酒水、碗筷、杯盏等物,扫墓中要拔除坟墓上和墓道上的杂树,填土修坟,做“坟帽”,作为已有后人来祭扫的记号。

  此外,在坟头上要插上柳枝,以寄托对逝者再生的祝愿。在公墓未辟之前,扫墓人拜祭后,所有祭供的菜肴都照例送给照看墓地的“坟亲家”,同时还会另给现金若干,以作为守坟的谢金。有的人家在扫墓时还会带一条生肉,在祖坟旁祭祀山神、土地,在他们心中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本联系在一起。

  当今南京人的扫墓方式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祭品以水果、糕点取代了酒饭、荤素菜肴,献物以鲜花取代了柳枝,鞠躬取代了磕头。同时,墓祭由单一的家族祭扫向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面拓展,即增加了社会性的公祭和个人性的网祭等形式。

  如今,南京人在清明节往往会集体前往祭扫雨花台烈士陵园,追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个人也会用微信、微博、网页等表达对亲友的悼念和追思等,改变了祭祀的单一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