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祈福网首页
  2. 民俗
  3. 民俗风俗

结婚发嫁是什么意思 送嫁有哪些形式

  想要让婚姻更加顺利,就必须要对婚礼习俗有所了解,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有关结婚发嫁的讲究。一起来看看吧!

结婚发嫁是什么意思 送嫁有哪些形式

  发嫁的意思:

  发嫁也叫送嫁,都配有送客。送客有大客、小客和伴娘组成。男大客是由新娘的大舅、大爷、叔叔,现在还有请村干部担当的,女大客由新娘的大娘、婶子担当;男女大客在挑选上有讲究,属相不能与新娘相克,并且要夫妻儿女双全的。小客都是新娘的同辈或者下辈人,伴娘一般是新娘的姐妹或好友。

  送嫁的形式:

  送嫁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所变化。解放前后,除了比较富贵的人家用四人抬的专用花轿送新娘以外,多数人家都是用沂蒙山区特有的独轮车(平时用来推运货物),装饰而成的“轿”。也是大家在南征北战等电影中看到的沂蒙老百姓拥军支前推的那种独轮车。不过,当时是木头轮的,后来换成了橡胶轮胎了。装饰非常简单,只是用红色的席子在车上搭成一个弓形,固定好,新娘坐在独轮车的左边,伴娘坐在右侧,当地叫“称(chen)车子的”。大小客跟在新娘的车子后徒步前往,再后边是抬嫁妆的队伍。大嫁妆都是两个人抬,小的一个人扛着。“七十年代之后,送嫁开始使用拖拉机,八十年代拖拉机和轿车并用,一般只有一辆轿车,新娘和伴娘坐,大小客和嫁妆用拖拉机运送。九十年代以来不论农村还是城里,送嫁普遍用上了轿车,只是档次有高低之分,少的几辆,多的十几辆,有的青一色的宝马车,有的新娘坐白色的车,意思是夫妻白头到老。送嫁时,最前边是摄影车,后边是新娘车,再是大客车、小客车。现在有些富裕人家,闺女出嫁时还陪送轿车,紧随接新娘的婚车之后。嫁妆不再随送嫁队伍,一般是婚前几天早已在新郎家安置好。在农村,时下还有少数人家结婚嫁妆和被褥随送嫁队伍同行的,意思是向外人展示家庭的富有和大气。

  送嫁队伍过路口、过桥梁、过村庄等,都要燃放鞭炮,谓之敬路神、桥神,并有专人在这些地方贴上写有“青龙”二字的红纸条,与新郎新娘八字不合的送客兜里也要装上写有青龙二字的纸条。传说青龙能“镇邪”,鞭炮能“除恶”。途中遇到对面来的送嫁队伍,双方都要落轿和停车,由大客出面联系,图个喜气,互相礼让,各自从路边通过。送嫁队伍到了男方的村头或社区门口,男方派专人边放鞭炮,边迎接送嫁队伍。新郎、家人和陪客在自己的家门口等候迎接新娘。送嫁队伍在新郎家门口落轿或停车后,新郎的家人和陪客按照分工,分别先把送新娘的大客小客从车上接下来。然后由新郎给新娘开车门,在车门的下边放一块用黍米打制的圆形糕,新娘下车第一脚踏在糕上,意喻今后的日子“步步登高”。在新娘走出喜车或花轿、经过大门、拜天地等几个环节,新郎家都要安排专人撒福。就是向新娘新郎头上撒麦麸、红枣、栗子、铜钱、糖果等物品,取多子多福之意。现在,除了传统的撒福,还燃放一种特殊的烟花。扑通一声,炸出五颜六色的纸片片、纸条条,既有祝福之意,也增加了喜庆的气氛。

  发嫁时间 发嫁的日子及时辰要严格按照之前男方送来的“日子”规定进行。费县有发嫁“尽早”之俗,即在规定的时辰里,越早越好。所以,旧时费县闺女出门子多在太阳出来之前。特别是遇有同村或附近村庄有同一天出门子的,更要抢早。此俗形成原因,概因旧时送嫁没有车马,嫁妆多肩挑人抬,新人坐的也是人力轿,速度较慢,如不早发,路途远者可能要赶到下午,而按费县风俗,新媳妇必须正午12点前进门,如拖到下午进门是很不吉利的。

  这天,新娘早早起来去上头,农村一般在家中或到镇上去,城市到专门的店,盘头、带花、穿婚纱、梳洗打扮。同时装饰送嫁的轿或车,新娘坐的车装饰比较复杂,其他车简单一些,但都在车的前边或后边贴上“百年好合、永结同心”之类的喜联。发嫁前新娘和家人照相,除全家合影外,分别和家人照相,示意留下做姑娘时与家人的最后一照。